中新网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市国资委不断完善政策、持续优化服务,引导市管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引才聚智系列活动,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是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国资委了解到的。
统筹市属企业提供2.8万余个应届岗位资源
据北京市国资委企业人才处负责人介绍,市国资委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增强市属企业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挖掘岗位潜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共提供2.8万余个应届岗位资源;扎实抓好《北京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落实落地,打包用好社保补贴、降费减税、普惠金融等政策。出台措施鼓励企业招收大学生就业,鼓励重点企业多做贡献。
线上线下相结合 提供多元就业渠道
为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北京市国资委开发了“京企直聘”招聘平台,截至目前,“京企直聘”常驻一、二级集团企业600多家,每年收到简历超过20万份,从上线至今,点击量近300万人次;指导和鼓励市属国企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下+线上招聘活动,紧抓春招关键期,开展校园专场招聘工作;组织开展“英才聚首·筑梦京企”高校毕业生招聘系列活动;与北京市教委联合组织市属国企专场招聘会。
深拓校企政合作 树立国企就业优质品牌
该负责人说,市国资委多次举办和参与校企政三方座谈,聚合资源、拓展渠道,树立品牌,力促高校就业和企业招聘合作共赢;组织市属企业积极参与市教委和市人社局各类促就业双选会和实习招聘会百余场;要求企业结合推行科研助理制度,加大优秀毕业生招收和储备力度;积极参加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提供更多就业见习岗位,吸纳未就业毕业生参加实践实训、项目研究等,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加快就业。截至目前,市属企业共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400余个。
加强就业服务保障 营造安心就业环境
此外,北京市国资委还通过专场双选会和宣传折页等线下渠道做好政策“快递员”;依托政府、市场、企业宣传矩阵持续扩大招聘影响力,20余家平面媒体、网络客户端和公众号对市国资委春招专场进行了前期宣传和后期采访报道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辅导、咨询答疑,加深毕业生对企业的了解,让毕业生体验更加“解渴”的就业指导服务。(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重庆7月27日电 题:“巴掌田”上出实招 科技让重庆山地农业更“智慧”
2023年6月,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记者27日走进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现场观摩水稻淹水直播、蔬菜标准化生产等高效种植技术以及丘陵山地智能农机、鱼菜共生AI工厂等现代化应用场景,看重庆是如何在“巴掌田”上展现山地农业“智慧化”升级的。
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占地1200余亩,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工作集中展示的平台,作物品种超1000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科技需求,强化种业提升、土壤改良、农机研发、农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特别在高温伏旱区优质稻育种、鲜食糯玉米育种、干制加工型辣椒新品种选育、超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创制、智慧农业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图为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里的鱼菜共生AI工厂。赵国淦 摄
在园区的鱼菜共生AI工厂,数十个现代集约化养殖池上方,轨道式机器人穿梭而过,向池中自动投喂饵料,密密麻麻的鱼儿欢快抢食;养殖池另一侧,潮汐式育苗智能物流系统运转不休,一盘盘有机种植的绿色蔬菜在传送带上有序流转,只需极少人工操作即可保障工厂运行。
图为访客参观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内的鱼菜共生AI工厂。中新网记者 梁钦卿 摄
鱼菜共生AI工厂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经过7年努力,打造的工厂化鱼菜共生生产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平台。该工厂可实现蔬菜单位面积高产量,年产量20吨/亩,养鱼密度100公斤/立方米,饵料系数降低20%,生长周期缩短一半。此外,通过种养耦合全循环,蔬菜栽培氮肥全替代,每年还可节水节肥50%以上。鱼菜共生AI工厂搭建起“种养循环、绿色高效、资源节约、智能智慧”的种养模式,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体实现。
图为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里的稻田种养耦合技术示范田。中新网记者 梁钦卿 摄
为解决重庆丘陵山地机械化种植水稻难度大、除草剂用量大等问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李贤勇带领团队从全国各地搜集近万份资源材料,选出能够在淹水条件下正常发芽的资源材料或者亲本,成功培育出整精米率高达65%以上的“神9优28”耐淹水水稻品种。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这种淹水直播技术不仅省力省时,还可实现“以水压草”,减少除草剂的施用,有利于农业环保。
智慧农业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在“鸡窝地”里谋“粮”策、“巴掌田”上出实招,加快了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了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和商品转化率,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丘陵山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图为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培育的辣椒品种“艳椒528”。中新网记者 梁钦卿 摄
近年来,重庆农业涌现出轻简栽培水稻品种“神9优28”以及全国辣椒代表品种“艳椒”等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农业科技成果,智慧农业正改变着重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使农业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完)